辣到滿地找頭也停不下嘴的地方,不在四川重慶湖南貴州
出差去了一趟阿卡林——全國最沒存在感的江西省,下面的贛州市。
提到江西的吃你會想到什么?
大概就是瞎xx辣吧。
嗯,我們也是這么覺得的。所以派出了最會吃辣的我,前往這座吃辣裁判席:)
辣椒似乎成了贛菜的唯一代表
去之前瑟瑟發(fā)抖。去完后,我心中川渝湘貴的辣味版圖,被深深撬動了……
贛州辣得實在太高明了,調(diào)味復(fù)雜細(xì)微,一口下去仿佛有千百種味道,足以顛覆你對辣味的認(rèn)知。
而且,還有一個極大的地理buff:
地處贛南,接壤閩、粵、湘三個美食大省,博采眾長,客家菜和贛菜強強聯(lián)手,在食材和調(diào)味和解構(gòu)上,鮮得風(fēng)生水起,辣得溫柔內(nèi)斂。
我們覺得它和成名爆火前的順德實在太像:好吃,隱秘,就等著被你發(fā)現(xiàn)了。
贛南客家菜:
自成一派的融合菜系
猜猜看:在贛州,大家都吃什么菜?
不是江西的贛菜,也不是毗鄰的閩粵湘菜,而是一個獨立于世的特殊菜系:客家菜。
在贛州,95%的居民都是客家人。這并不是某個少數(shù)民族,相反,客家人其實起源于中原漢族。他們參與了歷史上多次大遷徙,遠(yuǎn)離了自己曾經(jīng)的故土而定居,就像中國的吉普賽人,客而為家。
客家經(jīng)典的圍樓建筑,在贛州也能看到。
所以,客家人身上,有非常多元的文化印記。這點也體現(xiàn)在了菜系上:雖然手邊的食材來自山間河里,一經(jīng)贛南客家人的手,都有了致敬五湖四海的意思。
比如,豆腐是客家人的第一大食材,而“釀”就是他們的拿手做法。
說到底,“釀”其實來源于這些前 · 中原人對于鄉(xiāng)情的理解:
吃慣了餃子的祖先,遷徙來到這個小麥匱乏的地方,沒有面粉,就創(chuàng)造出各種外皮的創(chuàng)新餃子。釀苦瓜、釀青椒……豆腐當(dāng)然也能釀!
客家豆腐的質(zhì)感極嫩,在上端開口,釀入肉餡,一枚豆腐外皮的大餃子,從外到內(nèi)都是爆汁的、軟晃晃的。
除此之外,光是豆腐的其他吃法,也能看出其它菜系的影子:
鹽蛋豆腐,像腐乳和豆腐間的半成品,顫悠悠、細(xì)綿綿,好像一枚意式奶凍。但發(fā)酵香氣太強勢了,是溫柔派的江浙臭豆腐嘛!
連平日里被丟掉的豆渣,也能金光閃閃:寬油久燜,入口是蔥香和泥土、菌香,落在飯上,就是天生的米飯殺手。
井岡山盛產(chǎn)豆皮?,F(xiàn)磨的豆?jié){煮沸,表面凝出豐腴的油脂。小心用竹筷挑起,掛在鋼架上,自然晾至干爽。
不是輕薄如紙的油皮,也不是扎實的千張,介于兩者之間,柔軟、光滑、扎實、薄而脆。
井岡山當(dāng)?shù)爻D脕沓?,贛州人喜歡用它裹蔬菜,蘸醬吃——嗯,是不是有東北占醬菜內(nèi)味兒了?;)
而落到味上,贛菜里有個形容叫做“原汁原味”,就是無限激發(fā)食材自身的香氣。
即使仍然保持著客家菜的風(fēng)骨,這個思路,也能在身處江西的贛南人桌上,看到有意思的解讀。
小炒魚,看似濃油厚芡,味型酸辣,卻神奇地不搶草魚本身的風(fēng)頭。這兒的草魚真新鮮啊,根本不需要用重調(diào)味蓋過土腥,軟而不粉,魚味可太足了?。?br/>
作為海邊人,終于對淡水魚有了新的認(rèn)知
魚肉和上淀粉,捶打成泥,塑造出不同形態(tài)。興國縣的魚絲脆韌、魚餅金黃渾圓,細(xì)細(xì)咀嚼,魚香飽滿。
同樣的思路,也可以用在豬肉上。寧都肉丸脆彈不散,肉和番薯粉的比例控制得好,才能一口深入中心,嚼不出干粉的生味。
早餐雷打不動的一碗肉餅湯,松散的肉餅肥多瘦少,把湯頭染得油光燦爛。
吃到了非常有趣的搭配:跟肉餅一起燉的,不止蟲草花、枸杞。百合和雪梨也能入湯,成果不突兀,很清甜。
但最驚艷的,還是皮蛋肉餅這個組合:炸過的皮蛋和肥瘦肉,兩種油脂交鋒,鮮美指數(shù)成倍遞增!
感覺和上湯的思路有點類似
連蔬菜,贛州人也偏偏喜歡掐了菜葉,只留肥厚的菜梗,和其他根莖類配菜放在一起,一點也不突兀。
逛一圈菜市場發(fā)現(xiàn),蔬菜攤竟然會專門賣菜梗!
最后,贛南菜還有一個迷人的特質(zhì):
作為一個身處江西,魂屬客家的地區(qū),保留了客家人的飲食習(xí)慣,又擅長用風(fēng)格相近或分明的食物,互相助攻、碰撞,神似贛菜的“解構(gòu)”思路。
想感受這種特性,請欣賞贛州人下廚:連一道家常小菜,也能被他們燒出錯落有致的曲子。
這一面,剛上汽的蒸籠吞吐著水霧,把整個后廚蒙上了一面乳白的薄紗;
另一頭,師傅手起刀落,鏗鏘有力;熱油澆活了出鍋的豆腐,噼里啪啦!
落到菜上,質(zhì)感的把控也非常精妙。
有些是純粹的柔和剛:
芋仔燒泥鰍是寧都縣的特色,泥鰍乍一吃好像九肚魚:顫巍巍一吸,肉就散在舌尖,只留下一根梳子刺,慢慢拖出來。
但細(xì)細(xì)捉摸,又不是那么沒骨氣。泥鰍的軟,是帶著微觀顆粒的軟。和綿密的芋仔一起化開,像細(xì)紗覆在口中。
仔姜燒仔鴨,所有的食材都被斬到細(xì)碎,把濃郁的醬汁裹了個遍,味道沖進最深處。
仔姜脆而不辣,鴨皮在門牙間彈得發(fā)響,能感受到兩種年輕食材的活力碰撞!
但更多的,是不平鋪直敘、有高低音的多重奏。
瑞金牛肉湯,將帶筋牛肉與薯粉混合,錘打成綿柔肉泥,沉浮在勾過薄芡的湯里。
爛廳下是連鎖店,我們推薦贛南醫(yī)學(xué)院對面這家。
舀一勺,肉筋在齒間回彈,綻出清響;液體如同絲絨,一線滑入喉中。磨上新鮮的姜末,像畫了幾筆點睛的高音。
桌上會有新鮮的姜,讓你自己磨姜末,
蘿卜餃,是一包沉甸甸的果凍。
先用牙尖撕扯開外皮,一汪魚漿涌入口腔,脆生生的蘿卜絲爆出辛辣爽利的脆響。
醬料也是辣的……謹(jǐn)慎蘸?。海?br/>
芋絲炒牛肉,芋頭自帶的淀粉好像天然勾芡,在舌面上帶著綿綢的阻力。
咬起來卻一點都不粉糯!更像大頭菜,咔嚓一聲,毫不拖沓。
贛南客家人的調(diào)味美學(xué):
值得單獨拎出來夸!
作為一個江西城市,說到贛州,辣是繞不開的。
作為吃辣界的無冕之王,辣椒才是江西的主要農(nóng)作物之一。而且,他們種的不是只香不辣的干椒,而是辣椒界的金字塔頂端——鮮椒。
種植面積占全省蔬菜面積的10%,年均產(chǎn)量130萬噸,是全國總產(chǎn)量的7%。
菜場里,青青紅紅黃黃排出陣勢。光是湊近聞個味道,就感覺眼前出現(xiàn)了一片金光燦爛:)
路邊任何一家小吃店,桌上都少不了幾盅顏色各異的辣椒醬。再怎么清淡的牛肉湯、三鮮粉,舀起手邊的辣椒時,都請三思而后行……
更不用說大菜里,只香不辣的干椒都是弟弟級別,只有兩三種鮮椒組合的重拳出擊,才能讓整盤菜辣到骨子里。
比如這盤小炒魚,不管名字和外表再怎么平平無奇,入口10秒之后也會吼出:“我tm沒吃辣椒啊,怎么辣成這樣????”
所以,如果知道你是外省人,即便刻意強調(diào)“正常辣度”,廚師也不敢放全所有的辣椒品種:
幾顆小米椒,足夠你辣到叫媽媽,至于朝天椒,是本地人才能達成共識的通關(guān)密碼。只用兩種辣椒,是廚師最后的妥協(xié)。免辣?做不了的:)
但話又說回來,如果說江西是吃辣界的掃地僧,那贛州,應(yīng)該是掃地僧里最溫柔的那一個。
贛州菜雖然辣,但一改我們對江西“瞎xx辣”的固有偏見,呈現(xiàn)出一種內(nèi)斂、友好的辣。
吃的時候再怎么頭暈?zāi)垦!⒂鸹窍?,放下筷子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只有嘴唇周邊一圈是熱辣辣的,落在口中,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火燒火燎。
然后,你就會克制不住自己的手,把筷子伸向下一盤……
在贛州,終于理解了當(dāng)?shù)厝耸壤钡脑颉.吘?,這種疼痛真的像糖分一樣,令人上頭……
贛南菜辣,但能辣得有趣,依靠的是在辣的基調(diào)里,揉進更加復(fù)雜細(xì)微的調(diào)味。
其中最值得說的是腌菜。把各類根莖調(diào)教成馴服的調(diào)料,最平常的飯菜羹湯都有了不同的色彩。 隨意走進街邊的一家小店,都能觀摩當(dāng)?shù)厝说恼{(diào)味美學(xué)。 一碗清白的素粉,勺起菜落,鮮香酸辣咸,一味不缺??曜哟罅Π鑴?,一點都不無趣。 往腌菜罐里一看:辣椒、姜蓉和蒜末一起發(fā)酵,氣泡還從縫隙里不斷冒頭,撲簌簌爆裂…… 寧都肉丸店,正對門口的是一排十色斑斕的醬菜:海帶碎黑如墨玉,腌豆角翠綠逼人,連蘿卜,也有脆、韌、綿三種風(fēng)骨。
店家只加好醬油,剩下的,全憑食客化身主廚,調(diào)一碗自己喜歡的澆頭。
想想看,把每個贛州人心里的靈魂調(diào)料集合在一起,應(yīng)該不亞于網(wǎng)上的火鍋醬料攻略吧……
在贛州,腌菜除了調(diào)味,也能拿來入菜。
不是梅干菜、酸菜這些常見的味道,他們有自己的另一套基底:
酸蘿卜,當(dāng)?shù)厝朔Q為醋果子。跟脂肪豐腴的食材同炒,酸味和油脂互相成就,原本已經(jīng)吃得半飽,突然覺得還能再戰(zhàn)了……
霉豆子,像中式的納豆,氣味沖鼻。單吃有點勸退,和大腸一炒,雙管齊下的臭,直擊腦門的好吃!
還有,贛州人真的好會吃芋頭:芋母切絲炒,芋仔切塊燉,連芋頭花的桿子,也能拿來腌。
當(dāng)?shù)厝朔Q芋頭花桿為芋(余)荷,口感很奇妙:先是絲絲縷縷的纖維,然后能含出脆滑的膠質(zhì)。咸鮮酸辣,和慶片(雞胗)一起涼拌,又是兩種脆。
客家人還有一個法寶,是酒。
還是因為本地盛產(chǎn)稻米,因地制宜,客家人就愛用酒釀、米酒來調(diào)味。甜絲絲又有米香,去腥還能甜出層次。 最經(jīng)典的用酒大菜,需要先說一個冷知識:在臺灣發(fā)揚光大的三杯雞,其實來源于贛州寧都縣。
一杯茶油、一杯米酒、一杯醬油,沒有九層塔這味香料,也能燜得熠熠生光。
曾經(jīng)在上海的贛江村,吃到一盤和本幫熏魚相似的酒糟魚,酒釀和干辣椒一柔一烈,碰出的味道很精彩。
這次在贛州吃到的酒糟魚,用的是江里的鯉魚,只只肥碩厚肉。細(xì)鹽腌制后,放進米酒里浸泡入味,先炸再蒸。
這樣做出的酒糟魚,魚肉緊實如蒜瓣,由棗木紅漸變至米白。浸在湯汁里的泡椒辣得溫吞,米酒甜香飄忽而至,幾乎可以用柔美來形容……
酒糟+辣椒這種思路,還能用在贛州人永遠(yuǎn)的夜宵C位——田螺。
酒釀田螺,早早被浸在酒糟鹵汁里,初嘗是甜,辣味越升越高……一人一盆,一瓶啤酒,真能嗦一晚上。
稻米之鄉(xiāng):米的100種打開方式
說到米粉,很多人知道湖南、云南、廣西……但實際上,江西才是不遑多讓的米粉重鎮(zhèn)。
他們有多愛吃粉?據(jù)說,全省每天的米粉消費量,在1000噸至1200噸之間。
但江西的米粉沒能走出省外,也是有原因的:光是省內(nèi)自己人,關(guān)于米粉的做法,就能給你吵出春秋五霸、戰(zhàn)國七雄的氣勢。
萍鄉(xiāng)炒粉,要的是辣椒致死量;上饒鉛山的燙粉,一定要吃出一粉十澆頭的氣勢才行;景德鎮(zhèn)呢?要不要用青花瓷裝菜另說,沒有冷粉的粉界根本不完整……
但若你走進贛州,當(dāng)?shù)厝送瑯訒嫜嬖V你:我們的粉才是最好的!會昌縣的米粉出口量,占全國總量的60%以上呢!查了一下,發(fā)現(xiàn)是真的,瑞斯拜了
贛州人愛嗦粉,尤其愛嗦素粉。清清白白一碗純粹的粉,沒有澆頭,沒有配菜。
你可能會問,那能有什么吃頭?
本地人才不管你:是吃粉,不是吃菜撒。
拌粉,粉要干。無肉無菜,也能吃出一首高音三重奏,靠的是復(fù)合調(diào)味。
粉條爽利彈韌地在口中抖動,辣椒、腌菜、拌醬的咸辣打滾跳躍。細(xì)細(xì)咀嚼,稻米特有的香氣徐徐涌上鼻腔。
湯粉,湯要淡,蓋過了米香就不行。贛州人起早,最愛吃的就是一碗安遠(yuǎn)三鮮粉。
三鮮是豬三鮮,豬肝、瘦肉、豬腸,裹上薄芡,和爽滑的粉一起滑進喉嚨里。
炒粉呢,猛火寬油,老鐵鍋恣意翻顛,光速出鍋……必須韌勁十足,油光鏜亮,才是好粉。會斷會粘,老表吃了要摔筷子的!@寧都石城土菜館
當(dāng)然了,作為稻谷大省,米的吃法何止區(qū)區(qū)米粉?干米磨碎加料,米漿蒸熟成皮,煎煮炸炒……都是另一個模樣! 比如,最精細(xì)的蒸米粉,需要一些硬核助攻:
白米和香辛料混合磨碎,裹著油脂豐厚的雞翅、五花、排骨,上鍋蒸熟。當(dāng)?shù)胤Q為“粉籠床”。圖源:大眾點評@阿巴阿巴烤牛
或是直接上大肉,在荷葉米粉里深究肥瘦。荷包胙是婚慶的鎮(zhèn)場大菜。豬油化在粉里,只剩下肉皮和米粉互不分離,糯得絲絲冒油。
最妙的是興國縣的米粉魚,兩種氣質(zhì)的米粉竟然也能并存:
干米粉作底,摻了泡椒和豆瓣的蒸粉裹滿魚片,平鋪在上。醬香滲進粉干的孔洞,絲絲入扣。米粉的氣質(zhì)雄渾磅礴,魚片反而成了陪襯。
還有,你可能想不到的:腸粉也不是廣東限定喔。 贛州下屬的大余縣,接壤廣東。在廣東都少見的窩籃腸粉,到了這里,更名換姓為“燙皮”。@良發(fā)燙皮
后廚這頭,看米漿在師傅手中的竹籃里均勻鋪開,填滿每一塊縫隙,像完成了一個藝術(shù)品。
店門外,出鍋的粉皮落在手編的竹席上,在自然風(fēng)里晾曬。兩種紋路交錯撞擊,很美~
做燙皮的米漿濃度高,所以韌度也強,米香極其濃縮。這時候,不管肉片、蛋液,都是多余的東西,遇到了好燙皮,吃白水才是對它最大的贊賞。
和直接澆醬油的廣式腸粉不同,純米漿做出的燙皮,久浸在熱醬汁里會糊。贛州的吃法,更接近云南的過橋。 端上來的白水燙皮,蜷縮成細(xì)密的褶皺,粘連得非常扎實。
夾一片,在肉末湯汁里滾上幾圈,神奇的事情出現(xiàn)了!!米皮被溫柔撫平,米香也被帶了出來,像新米煮出的白飯,澆上肉湯,香氣澎湃,溫潤適口。
除此之外,燙皮也能切絲爆炒。吃起來更干更韌,自帶醬香。適合夾一大口,用力嚼~嚼~嚼~
除了窩籃,抽屜式腸粉在贛州也有。這是上猶縣的早餐標(biāo)配,叫做包米果。
它像是更精細(xì)的包餡腸粉。每個做包米果的師傅都是光速手,趁著蒸出米皮還有粘性,排上餡料,用鏟子卷成細(xì)長的圓柱狀。
除了純粹的米皮之外,他們還習(xí)慣用韭菜汁調(diào)米漿。蒸熟后通體碧綠,韭菜味也非常濃郁。
肉末、豆干、腌菜……裹得鼓鼓囊囊,醬料里一滾,化開滿口咸鮮香辣。
還有好多小吃:滿滿山野氣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贛州的小吃,那應(yīng)該是“野”。
這里人不嗜甜,連平日的點心也符合他們的口味:咸、鮮、香、辣,滿滿山野氣。
比如,在江浙氣質(zhì)溫柔的青團,到了贛州,改名“艾草果”。春天能吃到新鮮的,其他時候,店家會用冰凍保存的艾草
跟江浙不同的是,艾草果不濾渣,皮里能吃到細(xì)碎的纖維,在攤鋪對面就能聞到青草的氣息野蠻揮散。
雖然也有甜味的艾草果,但贛州人通常只吃咸口:內(nèi)餡也不是甜甜的鮮肉餡,而是辛辣的腌菜和豆干,泡椒在當(dāng)中星星點點。
吃完一個,嘴唇開始泛熱……很江西了:)
我們還推薦“謝阿姨艾米果”
平日里磨牙的零食,是路上挑擔(dān)賣的茄子干和南瓜醬,用蔬菜和上糯米粉,再裹進辣椒籽。賣相不好,但咸辣糯韌,嚼勁十足。另外,柚子皮也能做成辣味,是我們沒想到的…… 午后逛逛菜市場,能在鄰街小店看見月亮巴。黃豆和花生一顆顆落在餅上,炸得金黃酥脆。咬一口油香四溢,鼻腔里填滿了淀粉的焦香。@衛(wèi)府里市場
運氣好還會遇到燒卷子。
這也是油炸米漿的另一種做法,調(diào)味更加有意思:糅進了贛州靈魂的腌菜和辣椒,吃一片就會嘶~嘶~吸氣。
而冬日的贛州,一改面貌,煙火氣滿繞城間。
煙筍是脂肪的靈魂伴侶。用清潤的泉水煮熟,文火焙烤、熏成黑褐色的煙筍,和五花同炒,肉汁撐滿了筍干的每一個孔洞,搖搖欲墜。
飛禽走肉,水里游的,全部沉甸甸掛上家門前的竹竿。還有精心挑好的后腿肉,三肥七瘦,灌上章貢酒,系成香腸。在冬日的暖陽里曬上十天半個月,凝聚成肌紅脂白、油光四射的模樣。圖源:贛州旅游
曬足了存貨,才能在除夕當(dāng)晚,迎來一盤五光十色的臘魚、臘肉、板鴨、香腸……
再用臘月上市的黃元米果和臘肉同炒,整個桌上都要有煙熏火燎的香氣,這頓年夜飯終于圓滿了!
黃元米果是贛州特有的“大禾米”,拌上黃元柴灰水和黃梔子制成,糯軟請香,在臘肉沁出的豐潤油脂里一滾,十足勾人!冬季之外,菜場也能買到黃元米果。但做法一般不太正宗,隨便吃吃。飯店里,臘肉炒黃元米果也都是冬季限定,夏季點不到喔~
最后一個問題:這里究竟有沒有冰冰涼涼、爽得讓人打激靈的夏日快樂水?
有的!在贛州,任何飯館小店,都離不開冰綠豆。 光是這一碗冰綠豆,各家也有各家的門道。有些熬成綿軟的豆沙,有些保留了脆生生的豆粒。最喜歡的還是燕子婆家的,將兩種混合,湯底溫潤,豆粒還靈性十足。
被辣得靈魂飄忽時,手邊的它們冒著仙氣,大口吸入!我又好了5555
***
身邊不少江西朋友時常感嘆:小到贛州,大到整個江西,贛菜在外地似乎都處于被嚴(yán)重低估的狀態(tài)。
但實際到這里吃過之后,我反而理解了它走不出去的原因:不僅是因為菜系內(nèi)部的復(fù)雜分化、辣度帶來的高欣賞門檻;
最主要的是,在食物也追求效率的當(dāng)下,質(zhì)感調(diào)味、料理手法都較為復(fù)雜的贛菜,注定很難被工業(yè)化復(fù)制。
所以,我們非常推薦你,專門為了吃來贛州走一走。
它有點類似成名前的順德,作為小而美的城市,隱藏在眾多話題目的地的包圍圈中,如同一個還未被開發(fā)的秘境。
只要繞開郁孤臺、古浮橋這些景區(qū),鉆進隱蔽小巷,看看那些不起眼的街頭小店:
人頭攢動的早餐粉攤、樸實簡陋的牛肉湯館、靜謐閑散的寧都餐廳、熱鬧非凡的夜宵排擋……即便隨意吃吃,也處處都能遇見驚喜。
“本站部分圖片來自轉(zhuǎn)載,如有冒犯可聯(lián)系本站進行刪除”
怎么玩,去哪玩,玩多久
時間自由時間路線由自己掌控
怎么玩,去哪玩,玩多久
時間自由時間路線由自己掌控
怎么玩,去哪玩,玩多久
時間自由時間路線由自己掌控
怎么玩,去哪玩,玩多久
時間自由時間路線由自己掌控